这篇文章和技术没什么关系,只是目前我没有单独的非技术博客,暂时把一些生活也会逐渐放到自己的老博客里,对从各种搜索引擎跳转来的人想看技术博客的说声抱歉。后续等我把公众号做完会主要发在那边。
减肥前后对比
聊减肥健身,没有对比图是没用的,别人只会感觉你在讲大道理。有些人可能只是一时期因为各种原因胖起来,想甩掉。而我的肥胖,基本上持续了快15年,占据了我目前人生的一半。
这一次,从23年8月开始,到24年的11月,15个月时间里,我持续减了总共30公斤。
对,没错,60斤,按照体重占比来说,我甩掉了自己体重的30%,这一点我自己在最开始都感觉自己不能做到,因为我曾经有一次失败的减肥经验,下面会聊。
【体重记录见P1】
为什么开始减?
减肥的一开始,大家肯定都有各自想法和原因,这很好,基本是决定驱动你意志的关键。对我来说,我最初的原因其实,很简单直接:“我不想早早死”。
我在疫情前,基本很少体检,而在23年的一次员工体检中,我看到了这样的6条警告:
1.血压增高
2.肥胖
3.腰围增大
4.体重指数增高
5.收缩压增高
6.舒张压增高
因为我的父亲曾经有过糖尿病和高血压,也曾经看到他肥胖的和住院打胰岛素时候,当时我测完的感受就是:“我会不会也要变成那样?或者未来被三高的某一指标,直接把人带走?”
因此,这是我下定决心要减肥的原初动力,甚至也是我如今还在养成习惯的一个因素。
失败的经验 - 只依赖节食,停止后必然反弹
我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减肥经历,这一次甚至是疫情期间。那时候被封在家里没有太多事,刚好我买过《健身环大冒险》这个NS游戏,配合着这个低强度的有氧运动,加上依赖吃“轻食餐”(30元一盒那种外卖),在20年初到20年底,短暂减少了10公斤,降低到了85公斤,到了后期其实减不动了多少了(所谓平台期)。
但是这一切都随着疫情逐渐结束,以及我的一次脚踝骨折事故导致养了5个月,就中断了。我恢复到了之前的公司食堂三餐,周末大点好吃的高油高碳外卖的日子。逐渐从85公斤,按照每年5公斤,反弹到了95公斤甚至快100。
现在总结这个经验教训也很简单:只依赖降低摄入,即节食来减肥,大脑和身体会进入“危机状态”,会逐渐减少代谢消耗,大脑的调节可不会管你的思考“体型如何”,只会让身体活下去不饿死。而一旦停止节食,每天吃和之前一样的食物,身体会加速吸收,会更快速的回到减之前的体重(甚至更高)
这种只依赖节食的做法,持续多次反弹,后会大大打击信心和意志力,并且对于这种多年一直胖的人,非常不适合。
成功的经验 - 锻炼和饮食结构调整
实际的第二次减肥开始,其实背景是,有同事推荐的一家健身私教课。众所周知,北京的健身私教是不便宜的(200-300/节),在当时其实我是抱着,“反正就当被骗了试试,毕竟是给自己身体花的钱”。
在我当时的眼里,健身教练就是为了卖课,并且让你把块头练得大大的,不考虑后续怎么样。(也许这也是一些没接触过健身的女生的想法)。但是当我到了私教健身房和教练聊了一下,他告诉我基本上80%的人都是为了减肥而来的,真正来练肌肉的没多少人,这打消了我的一些疑心,并带我尝试了一次课程。
第一次主要是做了一下体能训练,试了一下手臂,肩膀相关的固定器械,强度不高,第二天我感受到虽然有些酸,但是还可以接受,随着第二次,第三次的尝试,然后一次性交了50节课的费用后(同事说的说的对,花了钱就有“厌恶损失”感),就开始了真正的健身减肥这条路。
学会吃 - 多吃肉少吃主食
人的体重哪里来,答案就是能量有盈余(卡路里),主要来源于糖(即,碳水,零食上面写的碳水化合物),当你每天摄入的卡路里,超过你代谢消耗的卡路里,身体就会储存能量,转移成糖原(存储在肌肉里)或者长期的脂肪。有些人天生的吸收就很好(比如我),如果盲目吃太多米饭、面、饼这类主食,就会导致糖大量摄入。更别说还有一些高油食物,就比如我在的互联网公司,包三餐,但是很多档口的食物实际上虽然好吃,是很高热量的(大锅饭,为了做的快和口感,可能加料和油会很多)
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每天的基础代谢量,只和你的体重以及肌肉含量有关。而额外的代谢基本就靠每天的运动消耗。对于我当时来说,工作日打车上下,做的又是脑力劳动,基本上就是无额外开销,导致我的总代谢很低。
摄入多,支出少,两者加起来就很容易胖。因为教练给的意见就是调整饮食结构,简单来说就是:靠大量低碳水,高饱腹感的食物填饱肚子,总结就是:“少吃主食,多吃肉,不需要吃多少菜”。
很多人可能觉得反直觉,认为吃肉容易长胖,其实是错误的,红肉(主要是牛肉、猪瘦肉)的主要含量是蛋白质,低碳水低脂肪;而大米/小麦这种为了让人能不饿死的食物(本质上和军用压缩饼干类似),加工后单位体积的碳水比肉多几倍。
而蔬菜水果中,往往带有甜味,果糖之类,也会包含较多碳水。当然,不吃水果蔬菜会导致维生素缺乏,因此教练开始的意见就是“吃21金维他”,很简单的方式解决。
对于饮料,简单来说就是不和含糖(白砂糖之类)饮料,只需要配料表认准无糖(即阿斯巴甜,赤酰糖醇这两种)这两种就行,比如元气森林和无糖可乐就挺好喝的。
总结来说,减肥期间我主要的吃法,就是每顿(午餐晚饭)鸡腿2-3个,鸡胸或者牛肉4-5片,鸡蛋白2个(蛋黄脂肪比较高),配菜随便来点玉米甘蓝花椰菜,带上红薯/意面/黑米/薏米这类低碳水主食,喝着无糖饮料,这一套吃完饱腹感也比较强,比吃什么纯沙拉轻食餐好多了(另外,沙拉酱里面糖很多),而且工作日公司完全白嫖,对我来说很轻松。整个1年的减肥期间,都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“饿的难受”的时候(但是过一次低血糖,后文讲)。
学会练 - 有氧+力量
健身的最开始,主要的练法并不是一开始就哐哐加重量,前期因为体重大,需要拉你的心肺体能。这部分主要就是什么,原地深蹲,走上下台阶,原地高抬腿,这类东西,短期高强度去拉你的心率。
而正式的训练组基本都是低重量多组,主要学习姿势和器械,按照胸、肩、背的顺序循环。比如说我最开始甚至卧推只有10公斤,夹胸15公斤。是现在的一半不到。而周末基本会去练一次腿,腿是开销最大的,配合着练完后的简单有氧,能一次就消耗几百大卡。
工作日减肥,其实一般就会花1小时半(我是在上班前,或者下班后去的),包括了1小时的器械(4-5个,每个4组15次/组),然后半小时的有氧。有氧就很简单,普通的跑步机就行,调到最高的坡度,和适度的速度,然后走着就行,不要跑(大体重跑的话膝盖压力大)。不要追求速度,坡度到位后消耗是完全一样的。可以用手表观察心率,我个人当时是在140-160之间就是差不多的水平(随着你心肺强大,这点会降低,到120-140)
健身开始的前三个月,因为基础体重大,配合饮食结构调整,基本上是每个月持续掉2-3公斤,因此很快重新回到了85公斤。本来以为还会有类似先前减肥的平台期,但是实际上完全没有,在23年春节就轻松就掉到了80公斤,当时回家父母都能看到直观的变化。
随后就是持续就行了,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“不适应”了,就和明天上班一样,公式化搞,训练的重量会逐渐加起来,有氧也不需要每次都做。减肥是一个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,不仅仅是体脂秤上的数字,你能从镜子里直观看到每3个月你的身材、脸的变化。
小心低糖 - 在练前保证碳水
在减肥期间我只有过一次可能的“意外”,是一次低血糖晕了一会儿。这个其实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,需要注意避免,这里我想提一下。
想起那是减肥早期时间,一次周末练腿,本身吃得完,并且想着减的快少吃碳水,只吃了半个蒸鸡,隔了2小时就去训练,虽然练的中间也不饿,也不特别累,但是当我练腿倒蹬器械练完之后,躺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,突然感觉到逐渐身体在发冷,然后大脑有点犯晕。教练及时发现后,采取的方式是直接让我吃了巧克力,喝了点糖水,虽然是这样,我还是渐渐的在一两分钟内晕了过去,但是不到五分钟就恢复了,并且没感觉有特别难受地方。
但是设想一下,假设你练完直接出门,路上晕倒,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。在那之后,我养成了每次练腿,都必须吃主食(米饭),并且保证在吃饭后3小时才开始练(让你身体消化,血糖和肌糖原上升起来),并且一定在练完后等10分钟以上才出门。
如今 - 增肌期
随着我24年10月左右,减肥到65公斤后,174cm/65kg,接近所谓的理想体重(BMI)后,我发现身体其实上半身看着已经没啥问题了,关键堆积脂肪只在腹部,这也是当然的,不仅仅是因为常规训练胸肩背,都练不到这块地方,更多的是,十几年堆积下来的脂肪导致肚子上的皮本身就松弛了(有点类似孕妇产后恢复,但是持续的时间更长)。而且,实际上65到60的变化,并不能让你“看上去很瘦”,因为减肥到后期追求的是体脂率,同体积的肌肉比脂肪要更重,所以体重一样,不代表一样瘦。目标体脂率是最终降低到10以内,能出明显的腹肌。
在和教练沟通了后,现在的目标就不再单单的追求体重了,因此这4个月,主要开始去练增肌,提高肌肉含量,然后辅助一些自己的卷腹动作去解决这个问题(让皮紧起来+练腹部肌肉,让它从内部撑出来)。增肌目前我还掌握的不太够,而且肉眼带来的效果一般要比减肥难看出来。基本上一年才会有纬度的变化,比如手臂,肩膀宽了几厘米。
而且,前面的减肥成功会给你信心,当你肌肉有纬度以后,再开始重新减肥下去,就是简单重复一下就行。问了一下健身教练看起来那么大的块头,本质上也是时间堆出来的,他们一年会先增再减,体重浮动10公斤左右,这样处理下来,大约每年长1公斤肌肉,还是很可观的。25年基本上主要目的就是达到这一点,体脂率降下去,腹部解决完毕。